1.电容量
电容器的电容量,是用来表示电容器加上电压后贮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贮存电荷多的电容器,电容量较大,贮存电荷少的电容器,电容量小。电容量的大小与电极面积、介质厚度和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电极的有效面积愈大,介质愈薄(电极间的距离愈近);介质的介电常数愈大,则电容量愈大。反之,则电容量愈小。
电容量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但在实际应用上这个单位太大,一般用微法、微微法表示。
1法(F)=10的6次方微法(uF)
1微法(uF)=10的6次方微微法(uuF或pF)
2.标称容量
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称为标称容量。
电容量的允许误差: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间的偏差称为电容量的误差。这个电容量的允许最大偏差范围,称为电容量允许误差。
电容量允许误差分为五个等级:00级为±1%;0级为±2%;I级为±5%;Ⅱ级为±10%;Ⅲ级为±20%(但有的电解电容器除外)。
3.介电常数
采用某种介质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同样几何尺寸的真空电容器的容量比值,称为该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习惯上称为介电常数、介电系数、介质常数等。在相同的条件下,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4.温度系数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摄氏度,电容量的相对变化
值,称为电容温度系数。电容量随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南介质的
介电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同时它还与电容器的几何尺寸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有关。
5.温度稳定系数
电容器经过人工老化或自然老化后,其电容量会与原电容量存在偏差,这个偏差与原电容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称为电容的温度稳定系数。通常它用来表示电容器温度稳定性。
6.漏电流
理想的电容器,两端加上直流电压时,电流随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到接近为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加到接近外加电压。实际上,电容器在充电时,电流并不降到零,而是降到某一恒定的数值,该电流称为电容器的漏电流。漏电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容器中的自由离子和电子移动而造成的。
7.绝缘电阻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是加在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容器的漏电流f而不是充电电流)的比值。电容器绝缘电阻的单位一般用兆欧表示。
电容器的绝缘电阻是电容器的重要参数之一。电容的绝缘电阻很高。一般在5000兆欧以上。
8.损耗
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称为电容器的损耗。电容器的能量损耗包括介质损耗与极板的金属部分损耗,其中介质损耗与介质特性、使用频率、温度等有关。金属部分的损耗与电容器采用的引出线、极板等所用的材料及心子结构有关。
9.电介质的击穿和击穿电压
在电介质上加一逐渐升高的电压,当这一电压超过某一极限值时,通过介质的电流急剧增加,电介质的绝缘性能被破坏,这一现象称为电介质击穿。这时的电压称为电介质的击穿电压。电介质的击穿,在一股情况下分电击穿、热击穿和老化击穿等。
(1)电击穿是加于电介质上的电压使电介质的微观结构被破坏,以致出现很大的电流,致使两电极呈短路的状态。
(2)热击穿是电介质长期工作时,电介质的热平衡被破坏,其内部介质损耗所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而能散发出去的热量却很微薄,最后导致介质热崩溃的现象。这特别容易发生在高频、高压的情况下。
(3)老化击穿是电介质在电场的长期作用、以及外界因素的促使下,引起电介质老化,电性能逐渐下降的一种击穿现象。
10.额定工作电压
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电容器能够长期(指工作寿命内)可靠工作的最高直流电压。
11.试验电压
电容器作耐压试验时应加一电压,所施加的电压不会对大批电容器造成损害,又能剔除因介质材料和工艺上有缺陷而使绝缘强度显著降低的电容器。这种电压称为试验电压。
12.无功功率
理想电容器在工作中,只是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而其本身并没有能量消耗,在交换过程中能量的最大值,称为电容器的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等于电路的端电压与电路中电流的无功分量的乘积。
无功功率的单位为Var或干乏kvar。
13.比电容
电容器的容量与该电容器的体积的比值称作该电容器的比电容。在同体积的电容器中,比电容越大的电容器其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比电容=c/V(uF/立方cm),式中C:电容量,V:电容器的体积立方c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