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原理
该电路的发声部分与BB机讯响器原理相同。
这里主要介绍由门1、门2组成的控制电路。电路中门1和门2的两个输入端并联,组成了两个普通的非门电路。由门1、2组成一个“电平自锁”电路;门1输出端直接与门2的输入端相连,门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门1的输入端相连。这样,当门1的输入端得到一个高电平的外来控制信号,则输出低电平到门2的输入端;门2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
这个高电平通过电阻R2输出到门1的输入端。如果门1的输入端外来的控制信号消失,门1的输入端仍然保持为高电平;门1、门2的输出状态仍然保持不变,门2的输出端仍然保持为高电平。反之,当门1的输入端得到一个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则该电路门2的输出端就会变成低电平并保持不变。
接在门1输入端的触发开关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解除开关的一端接在门1的输入端,另一端与地相连。这样,当触发开关被启动后,门1的输入端得到一个高电平信号,门2输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控制后面的报警讯响器工作,发出声音及灯光报警信号。按动解除开关后,门2输出低电平,门3输出高电平,门4输出低电平,报警器停止报警,并进入下一轮的报警准备状态。如果按下解除开关后报警器停止报警,而松开该开关后报警器恢复报警,则可断定是触发线路处于闭合状态,应予以排除。
与上面的BB机讯响器电路使用PNP型三极管9012不同,本电路使用了NPN型三极管9013驱动蜂鸣器,所以它的基极应该接到门4的输出端B,才能保证当电路正常工作。
二、报警触发延迟电路
触发开关可用机械开关、干簧管等制作。为了避免误触发,电路设计了报警触发延迟电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界干扰信号对报警器产生的误动作。本电路的延迟时间在0.1~012s之间;也就是对于维持时间小于0.2s的触发信号报警器不动作,只有超过0.2s的触发信号才能触发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光信号。由电阻R1、R2电容C1组成了报警触发延迟电路。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触发开关线路得到一个高电平,该电压通过电阻R1向电容C1充电。
R1和C1的时间常数为0.25s,所以,如果这个电平持续时间超过0.2s,电容C1上的电压会升高。并引起门1和门2翻转。如果触发开关线路得到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小于0.2秒,则门1的电压不足以达到引起门1翻转的程度。报警器也就不会报警。
电阻R2的阻值为1M,远远大于R1的51k,所以无论是触发信号还是解除信号,电阻R2传递的电压都不能对它们产生实质的影响。但是当触发信号或解除信号消失后,电阻R2发挥作用,将自锁电压传送到门1的输入端。
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1和电容C1的取值来改变触发延迟的时间长短,它们的取值小一些,触发的灵敏度就高一些;它们的取值越大,对触发的反应就越迟钝。但是要始终保持R1与R2的比例关系,使得R1远远小于R2。
解除开关AN通过电阻R3连接门1的输入端。R3有什么作用呢?它主要是减低通过AN的电流。特别是使用体积小的按钮开关时,如果将AN直接接在电容C1上,在按动开关的瞬间,电容C1上储存的电量就会在开关上形成较大的电流,可能引起开关损坏。
网友评论